传播学(本科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1-04-25浏览次数: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媒体发展前沿,培养有宽厚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掌握传播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和使用现代传媒技术能力,富于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精英人才。
二、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熟悉中外新闻传播的历史、现状和媒体融合的新趋势;有较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业务技能,具有全媒体素养和技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每年必须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要求,方可毕业。
三、主干学科:新闻与传播学
四、核心课程
传播学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全媒体报道策划、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研究方法、受众分析、传播伦理与法规、新媒体传播、数字出版、社交媒体与移动互联网、数据新闻与网络数据挖掘、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在光明日报社、网络新媒体、学校新闻中心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大多数课程中设有4-16学时不等的实践教学内容,既可以请业界专家学者进课堂,也可以带学生到媒体一线参与新闻传播的实战;在课程教授中增强案例教学,并建立中外经典案例教学数据库。
六、学制:学制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毕业总学分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总学分: 141学分
八、课程结构(学分省略)
传播学概论
现代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
全媒体与媒介素养
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
新闻摄影
全媒体报道策划
中外新闻传播史
传播伦理与法规
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学名著导读
新媒体传播
受众分析
电视影像传播
数字出版概论
中国编辑出版史
出版原著选读
大众媒体通论
全球通史
中国古典媒介艺术导论
影视与大众文化
数字排版与版面设计
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专业实习
毕业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下)
形势与政策
形体健美
三自选项课程
军事理论
综合英语阅读
基础英语听力
综合英语听说
实用英语表达
学术英语读写
哲学类课程选修
中文、历史类课程选修
统计学导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
多媒体技术与网页设计
九、课程说明
1.开课学期和周学时在“√”中自由选择;课程设计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讲授方式为主讲教师和团队授课相结合,加强文史哲基础课程和一线记者编辑的授课比重;注重通识教育和研究方法的养成,有些课程实行“本研课程一体化”,学分互认。
2. 通识教育“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 模块具体修读要求见“通识教育课程列表”。
3. 通识教育“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在哲学类课程中修读6学分,在中文类、历史类等其它课程中选修6学分;建议本专业学生在该模块中选修《全球通史》《中国古典媒介艺术导论》等课程。
4. 通识教育“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模块,由学生在该模块中自主选修2学分课程,建议本专业学生在该模块中选修《影视与大众文化》等课程。
5. 通识教育“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模块,本专业学生需修读《传播学概论》《现代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全媒体与媒介素养》三门课。另外,需从非本专业课程中选修6学分。
6.实践与创新模块为必修模块,至少修读10学分,包括专业实习与社会调查、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等四个环节。
学分取得说明:主持并完成全国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北京市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bat365的登录入口唯一网址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参加学校新闻创作实践、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成绩优秀者可取得2学分。